烟台“智慧人社”优化营商“软”环境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能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即日起,烟台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亮优揭短”宣传,采访报道各区市、各相关部门单位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职能转变上推出的惠企利民创新政策、典型经验,企业市民对烟台营商环境的感受。同时征集曝光并督促整改各区市、部门单位在服务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和企业群众“多次跑、多头跑、耗时长”等问题。
水母网3月22日讯(记者 李波)3月15日上午,记者在烟台市人社服务大厅里看到,只有几个市民在窗口办业务,以往见到的“排长龙”队伍并未出现。“冷清”背后,是强大的“智慧人社”电子系统,让企业群众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办事。
“自2021年智慧人社平台上线以来,90%的人社业务实现了线上办理。烟台市市级人社大厅由3个缩减为1个,办事窗口也从140个缩减为9个。”烟台市人社局信息化项目负责人迟有深向记者介绍两年来“智慧人社”所发挥的效能。
据了解,市人社局采取调取上级业务数据接口、整合部省市3级40余套业务系统、对接政务系统的模式,建设一体化综合业务“中台”,与公安、民政等部门交互数据,形成涵盖20多个部门90余项事项的基础“数据湖”。基于“数据湖”,群众只需在人社或协同部门递交一次数据,终生办事便可自动生成、自动更新、自动核对。
让智慧赋能民生服务,市人社局研发政务事项标准化系统,对269项业务进行全程梳理,消减证明材料173项次、中间环节91个、减少跑腿329项次,形成16个打包办“一件事”,构建了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链式”“一站式”服务模式。创新推行新型智慧服务模式,在企业社保业务中推行“无感开户”,在职工退休中提前3个月进行“智能提醒”,在人才补贴申领、稳岗返还等9个事项中推行“免申即享”,在养老、工伤等4项待遇核定业务中推行“静默认证”。
为优化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烟台人社局打通单个业务壁垒,上线运行16个“一件事”,涵盖高频事项70余个,与7个部门联办16项,取消过程材料30余种,精简信息300余项,实现“一窗一口受理、一表一次申报、一站一体服务、多事一次办好”。
企有所呼,政有所应。结合企业诉求,在服务企业方面,烟台人社局借助“智慧人社”平台,创新推行智慧服务“免申即享”“飞燕传书”等,为企业服务想在前面,做到前面。
在用工方面,烟台市人社局全力健全企业用工保障全维服务机制。面向全市3178户重点企业开展用工调查,按照缺工规模清、缺工类型清、技能要求清、薪资水平清“四清”和人力资源地域来源明、引进方式明、人员规模明、流向企业明“四明”标准,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和人力资源引进清单。
在引才方面,烟台市人社部门广渠道拓宽用工引才路径。依托100家大学生实习基地、245家就业见习基地,创设1000余场次的线上线下招聘会场,帮助企业招工10万余人。
泰和新材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李晓娟通过市人社局搭建的平台,与更多高校直接对接。“2022高校毕业生择业论坛暨优秀毕业生(烟台)推介会上,40多所重点高校的招生就业负责人来到烟台,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招聘渠道。”李晓娟说。在烟台,人才招引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在政府部门的引领下“集体出击”。
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引进的研发和营销人员在260到300人之间,人力资源总监王良介绍,公司已组织三路人马跟随市人社局“烟台名企名校行”一起到西北线、东北线、省内线去招聘,“以前我们也会组织人员去高校招聘,但仅限于建立联系的几所高校,现在跟着人社局组团去招聘,能增强公司的吸引力,招聘到更多高校人才。”
烟台市人社局持续提升“优聘·烟台引才云平台”等线上平台建设水平,目前,平台累计注册招聘单位1000余家,已在全国110多所高校推广使用,总注册人数达到2.4万人,投递简历1.1万余份,达成意向5407人。
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协作工作力度,构建用工常态化机制,先后与沿黄区域的陕西、甘肃、山西,中部区域的湖北,西南区域的重庆、贵州、云南等人力资源富集省份的20个地市,建立人力资源输转长期合作关系,年引进市外优质人力资源5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