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疫|烟台"火眼"助力科技抗疫
水母网3月18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苹)仅仅10个小时,一个“硬核高科技”的6舱“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主体就在烟台市体育馆基本搭建完成。作为规模化、标准化的核酸检测平台,“火眼实验室”将提供一体化的病原检测解决方案。YMG全媒体记者昨日了解到,该实验室可移动、自动化、大通量,正式运转后每天可检测6万单管,日检测通量最高可满足60万人次的核酸检测需求,将更高效地服务烟台全员核酸检测。目前,工作人员正在气膜舱内完成设备连调工作,有望在近日投入使用。
昨晚,6舱“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在烟台市体育馆基本搭建完成。YMG全媒体记者 唐克 摄
17日,记者在烟台体育馆内看到,一排6个白色气膜有序排列,每三个气膜为一组,分别为拆包取样区、样本制备区、试剂配置区,可实现24小时收样检测,每组检测通量为3万单管,按“10人混采”模式,日检测通量最高可满足60万人次的核酸检测需求。华大现场筹建组总指挥王萌萌告诉记者,从16日早8点开始搭建,至当日下午6点,实验室主体火速搭建完成,只用时10个小时。随后,工作人员进行设备安装调试。
“火眼”实验室内配备了华大智造多款自动化硬核设备,以及紫外线消毒设备。“自动设备代替人工,解放人力,比一般核酸检测节省一半人工。”王萌萌告诉记者,华大智造全自动MGISTP-7000分杯处理系统和MGISP-960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两款自动化程度极高的科技抗疫“利器”,配合智能化的实验室系统ZLIMS的自动采集和处理数据的功能,将实验全流程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极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其中,全自动MGISTP-7000分杯处理系统是造针对样本采集管全自动化前处理环节而特别开发的一款设备,可在40分钟内完成192例样本从单管到96孔板的快速精准分装以及该过程中的信息处理,解决了核酸检测中最耗费人力和感染风险最高的样本分装工序工作,在最危险的样本制备环节用自动设备取代人工,在样本制备环节中,不需要实验人员亲手接触样本管开口,大大降低了检测人员的感染风险。”
作为实验室核酸检测队领队,毓璜顶医院分子生物学检验科杨新告诉记者,104名医生早已集结完毕,在实验室投入投用后,他们将分4个组在此进行核酸检测。目前,根据专岗分工,他们已经完成了一半以上的培训任务。“烟台是第一次使用气膜实验室,因此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关键岗位、质量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培训,以便后续更好地在实验室内进行核酸检测。”
目前,烟台本地出现多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大面积的核酸检测正在有序推进,移动化、自动化的移动实验室此时搭建,将大大提升烟台新冠疫情防控能力。